宁波商品条码是干嘛用的?
作者:宁波优兴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3-03-10 08:07:07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成本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而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至于经济学家彼特卡拉甚至把物流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也已是<箭在弦上>。所谓物流信息化,指的是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目的。而要实现对这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是前提条件。因此,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宁波条码和移动计算。
简单地说,任何信息系统都离不开数据。没有数据的流动和对数据的处理,就没有信息化。众所周知,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物品本身,比如收寄地、寄达地、重量、尺寸、内件性质、运输路径、配载工具等,都需要在一定规则下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从而形成信息化系统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信息。这不仅是将物品的性质状态信息转换成计算机信息以便实施控制的需要,也是物流管理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当物流企业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如配送每天10万件以上物品时,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就无法满足需要了。一是手工登录速度太慢,大约为自动识别录入速度的10%;二是出错率高,按人工出错概率统计数据,每10万件一般将可能有100件物品信息被录错。而作为替代人工输入的手段,条码有着投入小,快速识别、准确的特点。据统计,人工键盘输入的差错率为1/300,而条码输入的差错率为1/300000。同时,使用条码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能更好地满足物品位数多、快和准确的需要。这些无法替代的优点都决定了它在物流领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我国较早从事物流业务的中国邮政为例,其主要业务范围从信件、包裹、报刊发行、EMS无一不是物流主体的范畴,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不管是什么货物,不管什么时间、从哪运到哪、多长时间、多少货物、怎么走和怎么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中国邮政自1998年起在全国邮政系统实施<全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信息化建设,从全国3个一级邮区中心局开始、到79个二级邮区中心局、再到130个三级邮区中心局乃至遍布全国的上万个支局营业所和速递站点,都要求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直至今天,这项浩大的工程还在继续完善着,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已经显现。目前,在处理给据邮件、报刊发行、EMS速递等各项业务时已经能够实现快速查询、快速交割、实物跟踪等各种功能,在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那么,条码与移动计算与这整个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的话,条码就是信息采集的来源,是基石、是源泉;移动计算是信息的传递与手段,是助推剂、是润滑剂;整个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平台,是数据交互的平台。举个例子,将一封给据邮件自动编码并自动检验编码的正误,用预先印刷或实时印制方式,将系统生成的条码标签附着在邮件上,从而实现该邮件的信息外显化、编码化和自动录入,并且做到一次录入,全程享用。在中国邮政的综合计算机网中,始终保存着该邮件的信息,包括原寄局、寄达局、邮件种类、邮件流水号等。由此,该邮件在整个邮路中的跟踪过程也就有了依据。在邮件经过的各个邮区中心局,支局所,工作人员都要运用条码采集的过程来确定邮件的下一级邮路,并将其分类处理。这中间就用到了移动计算,同时将最终的数据和结果上传给整个信息系统。
从目前已经从事物流或正在准备转型到物流行当的企业状况看,条码这种信息采集工具和数据流转应用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业务扩大的瓶颈,更成为向顾客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桎梏。条码作为商品标识方面的应用,国内约有60%制造企业的产品已经采用,相对而言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程度更高。而大多数没有实现条码化作业的企业,空间租用网页设计虚拟主机网站推广网站推广也感觉到了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与反馈的不顺畅,这也影响了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合作、以及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开展。除商品条码标识外,高效的物流活动需要对由销售单元组成的储运单元、货运单元及其在物流流程中的位置进行条码标识。我国75%的企业的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都没有条码标识,93.6%的制造企业、100%的批发企业和97%的零售企业都没有采用位置码。这三种条码应用水平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管理的物流系统运作。如企业在接收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时,由于没有储运单元标识,就需要拆开储运单元来获得销售单元的条码,以产品的销售单元条码开始相关的信息管理活动,这就加大了手工操作的复杂性。同时也影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了仓库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总之,条码和移动计算的运用使得信息流可以依靠有线或无线网络,先于物流到达,在接收方可以实现货物的验证,在发送方可以实现货物的去向跟踪。最终使得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
在纸箱、纸盒产品上常常需要印刷条形码,这是商品流通必须要求的一项印刷工艺。条形码又称线宁波条码或简称为条码,它是一种常用的商品包装标签,可以说是商品的身份证。条形码的印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印刷设备对与印刷图文拼合组版的版面进行批量的印刷。另一种是由计算机控制,适时进行打印条码标签和条码文件。前者适用于数量多、规格固定、内容相同的条码,与外包装图文同时设计和印刷。后者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按要求即时打印,灵活性较强。
条码打印设备有喷墨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击打式点阵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为确保印刷后的条码符合设计规格要求,应根据印刷工艺和承印物特点,考虑制版工艺。如柔性版印刷工艺,在制版时可考虑适当减少线宽,以弥补印刷中的变形引起的扩大偏差。对印刷热收缩包装材料,要考虑好薄膜收缩后条码所处的位置,预先算好纵、横向的收缩系数,以便在制版时根据收缩系数进行调整版面。为了便于使用时的正常识读,应注意条形码的印刷墨色的选择。条形码的识读系统,设置扫描器光源一般为波长630~700nm的红光光源,故应考虑墨色的红光效应。扫描器的入射光照射在不同材料和颜色的条码表面,所产生的反射效果也不同。黑墨对于红光可完全吸收,印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一般在3%以下,所以,大多数条形码都设计采用黑墨颜色进行印刷。
而白墨对于红光则是完全反射,其印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接近于100%,因而,它是最理想的空白用色。基于上述原因,印品上的条形码大多数是直接印在白纸上。但是,有些包装产品,从设计和工艺效果出发,也有选择采用其它颜色进行印刷,这样应注意根据颜色的性质进行搭配。通常对红光反射率高的颜色有黄、橙、红、浅棕色等,而绿、黑、紫和青色等,对红光反射率较低。合理设计条形码印刷颜色,应充分考虑颜色对红光的反射率等因素。透明的薄膜包装物不适宜直接印刷条形码,应先印上白墨或黄色、橙红色作衬底,然后,印上深色的条形码,如黑、深绿、深蓝色等,这样才能便于识读使用。
1.电源灯不亮;开机后其它灯不亮;校正灯、位置灯、深度灯中有一个不灭机器有故障,请联系供应商。
2.暂停灯亮;纸/色带灯亮纸用完了或安装不正确。
3.打印停止,暂停灯亮,纸/色带灯闪色带用完或安装不正确。
4.打印停止,暂停灯亮,打印头灯闪打印头灯没有完全关紧。
5.打印停止,暂停灯亮,打印头灯亮打印头过热,关机,暂停打印。
6.纸上的打印区域有白条打印头坏,换打印头。
7.打印标签记录丢失标签传感器没调整好。
8.垂直线条在标签上打印头太脏,关机后用酒精棉签清洁打印头。
9.左右打印深度有差异打印头左右压力平衡有问题。
10.有斜的白条色带有皱褶。
11.长白条在几个标签色带有皱褶。
12.色带皱色带路径不正确;安装不平整或者选择了不正确的打印深度、压力。
13.一到三个标签定位不准开关打印头,标签安装不准。
14.计算机送数据到打印机,打印机不动,DATA灯闪后灭串口检查打印机和计算机的通信参数是否一致。
15.计算机送数据到打印机,打印机不动,DATA灯不闪打印机未收到数据,检查电缆,否则应是打印机接口有问题,串口打印机自检正常,但不能联机打印,可能是主板上U51(105S)元件(Max232)集成块损坏。若是S500,可能是主板上U28损坏。
16.标签没有被切刀切下没有设成切纸模式;切纸器插头松。
17.切刀没完全把标签切下切纸器太脏;切刀太钝;用得太久,机械磨损。
18.切纸器内有标签;切纸器卡死翻动上切刀,将标签退出。开机使切刀器复位,然后装上纸复位。
19.打印停止,纸/色带灯亮,暂停灯亮,数据灯亮正在打印时纸用完,机器中有数据,换纸以后按暂停灯可继续打印。
20.打印时跳过一张标签,继续打印此标签与上一张标签之间的距离不正常,机器正常。21.Power灯不亮无电源,电源保险是否烧断。
22.打印头灯亮打印头Sensor档版松动或新装上另一种签后未Calibrate。
23.标签走歪调节打印头压力,使其左右两侧受力均匀。
24.标签长度不准确清洁Sensor、调节MediaSensor及Calibrate一次。
25.打印效果不佳调打印头压力或Darkon(灰度)。
放大系数是宁波条码设计尺寸与条码标准板尺寸的比值,由于条高的截短会影响条码符号的识读,因此不应随意截短条高。
不同放大系数所对应的模块宽度、EAN-13/UPC-A、EAN-8的主要尺寸,UPC-E商品条码与放大系数的对应关系。ITF-14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范围为0.625~1.200。条码符号的大小随放大系数的变化而变化。当放大系数为1.00时,ITF-14条码符号各个部分的尺寸。条码符号四周应设置保护框。保护框的线宽为4.8mm,线宽不受放大系数的影响。
UCC/EAN-128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范围为0.50~0.84,在物流单元标签上,UCC/EAN-128条码的最小放大系数为0.50。条码符号的条高应大于或等于32mm,其中,供人识读的字符包括发货人、收货人、地址和公司等信息,高度不小于3mm。符号的实际高度应根据具体的要求确定。左右侧空白区的宽度不小于10个模块宽。
不同放大系数的条码,它们的尺寸误差要求也不同。放大系数越小,尺寸误差要求越严。0.85以下放大系数的条码大多数印刷厂印刷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建议企业不要采用0.85以下放大系数的条码。如只是高度尺寸不够,则可以用不减小条码放大系数而在印刷制版时适当截去部分条高的方法来解决。由于条码识读器性能的提高,截去部分条高一般不会影响扫描识读。
上一篇:慈溪产品条形码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鄞州区条码查询方法
- 北仑区条形码费用深度解析[ 2024-08-11 ]
- 北仑区条形码申请费用的优化策略[ 2024-08-11 ]
- 北仑区条码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 2024-08-11 ]
- 江北区商品条形码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 2024-08-11 ]
- 慈溪产品条形码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场景[ 2024-08-11 ]
- 余姚产品条形码费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2024-08-11 ]